中国电影市场对现实题材影片青睐有加,《回西藏》获得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
日前揭晓的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,《回西藏》获得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,这部影片还同时获得最佳导演、最佳男主角等五项提名。
图为11月4日拍摄的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现场。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
作为一部根据真实援藏故事改编的现实题材影片,《回西藏》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叙事方式,细腻生动地讲述主人公首次入藏时和当地人交往的故事,突出人物性格变化,探索了新主流电影创作的更多可能。
“现实题材既反映大时代,也聚焦‘小人物’。通过现实关照折射时代变迁,也尝试让观影者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,体悟世间冷暖。”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晓红说。
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,包括《学爸》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《万里归途》《长空之王》等在内的多部现实题材影片获得评委会提名。
现实题材电影可细分为剧情、悬疑、犯罪等多个类型。今年上映的现实题材影片中,《孤注一掷》《消失的她》等影片受到观众广泛好评。
“今年的现实题材电影在悬疑叙事和共情表达上有很大提升,尤其是部分影片中‘真相的多次反转’,扣人心弦,赢得了市场口碑。”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说。
截至11月4日,《孤注一掷》《消失的她》等五部进入年度票房前十的现实题材影片斩获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总票房。
4月21日,《消失的她》剧组成员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上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
近年来,接连有现实题材的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掀起热潮。2019年上映的《中国机长》讲述四川航空机组成功处置空中特情的真实故事,口碑票房双丰收;2021年上映的《你好,李焕英》以“穿越”手法讲述主人公“回到”上世纪八十年代,鼓励青年时的母亲勇敢找寻人生方向的故事,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影片累计观看人次纪录。
“有的人在看电影,有的人在看镜子里的自己”“有笑点,有泪点,这些年的现实题材电影越来越懂观众了”……在社交媒体平台上,有关现实题材影片的话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一次“热搜”。
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《庐山恋》《甲方乙方》,到本世纪初的《上车,走吧》《手机》《谁说我不在乎》,再到近年来关注教育等题材的《一生只为一事来》《海洋天堂》等影片,不同时代的现实题材影片均反映了彼时的时代背景和民生关切。
“中国观众喜爱现实题材影片是有传统的。现实题材影片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,能够引起社会共情。”李晓红说,“这一传统在近年来得到了巩固。”
2022年上映的电影《人生大事》是部反映殡葬行业从业者的现实题材影片,以逾17亿元票房的成绩夺得当年票房排行榜第四名。
2022年11月12日,朱一龙凭借《人生大事》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。新华社发(曾德猛摄)
“以普通人视角立足当下、沉浸现实,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矛盾,但一定要选择温暖和美好的落点,这是我们做好小人物故事的价值观。”《人生大事》的出品方、联瑞(上海)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继媛这样归结现实题材影片的创作初心。
现实题材影片是窥探中国社会的窗口,越来越多的青年电影人开始关注当下、关注小人物,并将现实题材作品作为自己的长片“开山之作”。
今年10月底上映的喜剧电影《二手杰作》,是青年导演王子昭的首部长片作品。影片讲述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在50岁时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圆了自己“作家梦”的故事,甫一上映就引发社会热议。
“对大部分人而言,‘平凡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,问题就是我们要如何和‘平凡的自己’和解。”王子昭说。
获得本届金鸡奖多项提名的现实题材影片《长空之王》,也是青年导演刘晓世的“处女作”。在他看来,电影人应该细心察觉普通人差异,捕捉同质化生活表象下的个性与不同。
现实题材影片既需要巧妙的镜头语言,也强调高水平的叙事能力。影片《白塔之光》多次采用象征和互文手法,将现实题材和诗意表达相结合;《消失的她》情节多次反转,营造悬念;《热烈》将幽默表达与情感激励相结合,寻求创新。
影片《秋菊打官司》剧照(资料图片)。新华社发
“在中国,电影等艺术创作讲求‘人民性’,而现实题材影片大多聚焦‘小人物’,让人民群众成为银幕的主角。”李晓红说。
创立于1981年的中国电影金鸡奖,是最具影响力的华语电影奖项之一。1981年,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奖就授予了《天云山传奇》和《巴山夜雨》两部现实题材影片。
包括《秋菊打官司》《美丽的大脚》《中国合伙人》等描绘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影片均荣膺当年的最佳故事片奖,彰显了现实题材影片的高度影响力。
业内专家认为,在现实题材影片广受市场青睐的背景下,需要更大数量和更高质量的国产影片来满足市场需求,这也是当代中国电影人的历史使命。
“站在人民和时代立场,顺应人民意愿,反映人民关切,本就是电影文化产业的使命,未来将有更多观照现实生活、表达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。”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。